#頭號周刊#從近年司法實踐的趨勢來看,法院對送達程序的重視逐漸提高,送傳票給你之前,一般法官都會先打電話跟你確認身份。如果連電話都打不通,法官才會考慮公告送達。
所以,如果你連法院電話都沒接到,那大概率也不會收到傳票??梢坏┠憬恿穗娫挘懒松嬖V情況,個人建議你該接就接,別當鴕鳥。
那種既不去法院受領、在法官上門的時候也躲著不見或者不告知具體地址,甚至被堵住了也拒不接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就比如:
1、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壞了
不接傳票阻止不了訴訟程序,頂多只能拖上兩個月(公告期),可你因此付出的代價卻不小。換位思考,法官首先對你就會有意見,因為你惡意給他的工作增加了步驟和難度(兩次公告、缺席判決)。而且拒不接收傳票,給人的觀感就是心虛,再上綱上線一點就是缺乏對法律的敬畏。所以,如果你前面拒接了傳票,后面再出庭應訴的時候,法官一定不會有好臉色。雖然還達不到讓法官非要針對你枉法裁判的程度,但此消彼長,在他自由裁量權的范圍之內,你肯定是責任的上限。
2、無法了解對方的訴請和證據
不接傳票,你就不好意思去法院閱卷,所以對方在起訴狀說了什么,拿出了什么證據你都不知道。即便對方的起訴書漏洞百出,再或者對方的證據鏈條支離破碎,你能抓住漏洞反戈一擊的機會就這么消失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而這個免費觀敵瞭陣的機會就這么錯失了。當然,你心甘情愿認輸的除外。
3、無法及時答辯糾正視聽
現實中,法官對答辯狀的印象往往比起訴狀要更深些。一份飽滿充實的答辯狀,可以調動起法官那根敏感的職業(yè)神經,讓他腦子里形成“這個案子不簡單”的印象,這對后續(xù)庭審質證、抗辯都很關鍵。可是如果你不接傳票,不做答辯,那傳到法官耳中的就是原告的一家之言,哪怕原告的理由再蹩腳,想輸也是難啊。
4、無法跟蹤訴訟程序
不接傳票,大概率你也不會去應訴,庭審中間發(fā)生了什么你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了。而裁判結果呢,你只能通過去網上搜法院公告才能得知。一個不小心,上訴期限都會錯過。直到自己被限制高消費了或者銀行賬戶被凍結,這個時候就很難受了。
所以,接到法院電話別怕,收到法院傳票也不怕,那不是賣身契,簽個字不會傾家蕩產。認真讀讀起訴狀,去查查對方的證據,好歹先評估下對手的牌面,再考慮要不要出庭應訴、要不要請個律師應訴,這才是理性成年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