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保質期超期,小伙告到省院。 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覺得平頭老百姓太難了!)
我認為有很多誤區(qū),列舉如下:
1.有的人說小伙較真,也有人認為應該的。
可小伙認真管用嗎?事分對錯,什么就是什么。商家違法了就要接受法律的懲罰,不需要什么修飾觀點,言論導向。
2.為什么小伙的認真沒有得到認真的結果?(我有幾問)
既然法律有嚴格的明文規(guī)定,為毛這次的“認真”不嚴格執(zhí)行?
這樣的“認真”會導致哪些后果?
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提不提倡這樣的“認真”?
3.為什么溫柔執(zhí)法少有讓我體驗得到!
相同的案例,經(jīng)常有不同的對待,導致不同的結果。讓事件參與者體驗各色的“認真”,并讓事件參與者更堅定自己所謂的“認真”!這樣的“認真”有太多的含義,解釋。往往讓事件里的弱者迷失“自我”。
4.官方的解釋是出于什么因素,難道老百姓的觀點不是你們所考慮,顧及的嗎?
法律的初衷就是保護受害者,嚴懲施害者!法律的本質就是為民服務。你們作為官方認定的執(zhí)行者,你們有執(zhí)行權,有嚴格的執(zhí)行權,更有嚴格的執(zhí)行義務。要知道解釋權寫在法規(guī)里。
5.為什么每次的偏袒都是民意難平!
我們更多的是應該反思。
1.德國、日本的工匠精神是“認真”。
2.科研團隊的孜孜不倦是“認真”。
3.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要維護是“認真”。
4.我認為法律一定要平等是“認真”。
5.違法者一定要受到懲罰是“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