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不一定就是犯罪 違法與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
犯罪必定違法,但違法不等于犯罪。
違法行為,也稱“非法行為”、“不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
違法行為,按性質和程度的不同可分為:①刑事違法行為;②民事違法行為;③行政違法行為。
按照我國《刑法》規(guī)定,這3種違法行為中,只有觸犯刑法,依法應當受到刑罰懲罰的才是犯罪。
違法但不犯罪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行為屬于違法但不犯罪?會接受什么樣的處罰或者是不處罰?
違反刑律才是犯罪,違法是違反刑律之外的法律而已。
比如交通肇事,如果致人死亡或重傷且承擔主要或全部責任才會是犯罪,如果是對半責任或次要責任,則屬于違法,但不屬于犯罪。
只要不違反刑法,就不構成犯罪。
比如借錢不還,就違反了合同法等民事法律,但是這種行為不是犯罪。
違法本身就是犯法
應該是違法但不犯罪
我國刑法對每一種犯罪都規(guī)定了量刑的標準。
因此,一種行為如果構成了犯罪必需是要達到了上述標準,否則,屬于情節(jié)輕微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這種行為本身又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所以叫違法但不犯罪。
對行政違法案件的處罰決定書開具以后,如果當事人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沒有提出行政復議,或沒有提起行政訴訟。
并且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直接申請法院執(zhí)行局(庭)強制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