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上海寶山法院》
轉自:庭前獨角獸
特別提示:凡本號注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關于庭審記錄改革,
我所知道的或許比大部分法官
多這么一點點兒
作為審監(jiān)庭(研究室)的法官,我有幸成為了我院庭審記錄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名成員。從我院《關于開展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改革試點的實施辦法(試行)》《關于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案件的開庭注意事項提示》等相關材料的撰寫,到改革正式啟動前組織系統(tǒng)試運行,再到4月1日起的改革“上線”,可以說,我較為深入地參與了庭審記錄改革試點的推進工作。
這段時間以來,我所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很大一部分都使用了庭審智能輔助系統(tǒng)進行錄音錄像代替庭審筆錄。一步一步地,從“對系統(tǒng)逐漸熟悉”,到“與系統(tǒng)逐步磨合”,最終終將走向“和系統(tǒng)完美融合”。
每每和法官同仁們聊到庭審記錄改革,大家都會說:“你了解的比我們多那么一點點兒。”然后,大家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問題來問我。
今天,我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方便大家一次性解答所有的疑惑。
01
庭審記錄改革,當事人和律師們能夠接受嗎?
回答:能??!
起初,我也曾擔心,這樣一個高科技引領的改革,大幅度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庭審記錄模式,當事人,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當事人,能夠理解嗎?律師們又能夠接受嗎?
今年3月,當知道我院即將開展試點改革后,我就開始和一些的案子的當事人以及律師們聊聊,向他們介紹庭審記錄改革的相關內容,詢問他們的意見。
律師們的接受度普遍很高,他們還告訴我,在浙江,類似的庭審方式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了;在最高院,也有類似的庭審模式。
當事人們聽到“改革”倆字,一開始多少有點蒙。但當我解釋道:“錄音錄像可以完整、真實、全面地記錄庭審全過程,訴訟參與人所有的表述,甚至是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音語調都會被記錄下來。這比之前由書記員人工記錄的內容更全面更完整,而且庭審更流暢、效率更高。此外,上海法院采用區(qū)塊鏈、時間疊加等數據存證技術確保庭審錄音錄像的真實性、準確性與完整性,大家可以完全放心”,此時,當事人們都紛紛表示“愿意配合法院安排”。
為了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對于庭審記錄改革的案件,我們還會對當事人進行充分的提示和告知,既有庭前事先書面告知,又有在庭審開始時再次口頭告知,還有在法庭最后陳述時再次提示各方當事人是否需要糾正或補充已經錄音錄像的事實陳述和法律意見。
結論
當事人和律師的接受度普遍較高。
02
你們年輕法官熟悉電腦,所以你才對庭審記錄改革“上手”那么快吧?
回答:系統(tǒng)對“前浪”一樣友好!
其實一直以來,我也是一個“高科技”小白。新買的華為最新版手機,我只會用最簡單的微信、上網、拍照等基礎功能,手機自帶的“隔空手勢”等“黑科技”都沒研究會;都說,手機的相機功能萬分強大,可我只會使用自動拍攝的“傻瓜模式”,參數調整啥的統(tǒng)統(tǒng)都不會……
當我第一次坐在庭審智能輔助系統(tǒng)專用匹配的21:9的曲面屏時,我這個“科技小白”還發(fā)了個朋友圈以表達對高科技的震驚和膜拜。
看,就是我這樣一位信息化低端“配置”的女法官,通過學習和適用,也能較為靈活地掌握了庭審智能輔助系統(tǒng)。
2020年3月底,市高院在高院內網發(fā)布了《上海法院庭審智能輔助系統(tǒng)用戶操作手冊》,全文29頁。
我打印了下來,常常拿出來琢磨下,開庭時多多嘗試界面下的各種操作,每次開庭都會發(fā)現系統(tǒng)里非常棒的“隱藏功能”,我每次都有新技能的get。
結論
庭審智能輔助系統(tǒng)的界面設計非常友好,學會使用它,好像比學會使用單反相機容易多了。
03
你的意思是,智能輔助系統(tǒng)里有許多非常棒的“隱藏功能”?有哪些?
回答:好多好多,比如……
系統(tǒng)的智能化學習功能:智能輔助系統(tǒng)可以根據前期掃描的電子卷宗,自行抓取當事人信息等關鍵詞進行自動學習,以提高音字轉換的準確度;
摘要筆錄的標記功能:對庭審中重要的信息點進行標記,方便在今后判決書的撰寫過程中快速抓取重要信息點;
筆錄區(qū)的搜索和替換功能:實時查找筆錄中的關鍵詞,替換錯誤字詞;
電子示證功能:法官可以看到庭審過程中舉證、質證的電子證據材料,實現證據的實時調取、同步顯示。法官可以對證據進行翻頁、放大、縮小、翻轉、畫圈標記等操作,便于證據的展示和全面審查。
語音召喚證據功能:庭審過程中,法官語音提到證據名稱,或點擊證據名稱,即可調取證據進行展示,從而實現對證據的隨講隨翻。針對音視頻類證據,系統(tǒng)還支持語音快速定位播放位置。如語音呼入“播放三分十五秒”,即可自動跳轉到該進度。
語音搜索法條功能:語音搜索功能不僅僅局限在證據的搜索上,法條搜索同樣可以通過語音喚醒的方式進行。在感知區(qū),法官可以語音喚醒并實時展示法條,實現對法律條款隨講隨查。
證據材料的對比功能:在質證討論環(huán)節(jié),可在“對比區(qū)”添加材料進行證據對比,支持證據的旋轉和翻頁。針對對比后的結果,還可以通過點擊“共享”按鈕,跳轉至示證區(qū),直接推送給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進行查閱。
……
結論
有很多功能呢,除了上面說的,還有C2J系統(tǒng)鏈接功能、視角切換功能、電源控制功能啥的……法官們可多多摸索,尋找驚喜。
04
庭審記錄改革,大概只適用于那種特別特別簡單的案子吧?
回答:才不是呢!
當事人人數較少、案件事實簡單的案件當然天然地非常適合適用庭審記錄改革進行庭審。但事實上,那些復雜案件的庭審適用庭審記錄改革開庭,更能體現出改革帶來的效率和質量。
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復雜案件的庭審對書記員的要求特別高,要求書記員提前必須了解案件基本事實,庭審中保持高度注意力,才能做到完整、全面、準確記錄當事人的陳述。如果書記員的記錄能力稍弱的,法官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核對書記員的記錄,還需要不斷地幫助書記員進行總結和歸納。庭審結束后,當事人和律師也往往對書記員的庭審筆錄“不放心”,一個字、一個字地去看去校對。復雜的案件,庭審冗長在所難免。
庭審記錄改革后,法官們無需再關注記錄了,當事人和律師庭審后也不用再擔心記錄是否完整準確全面了,因為——我們有完整的錄音錄像,我們有智能化的音字轉換!庭審好像按下了加速鍵,流暢高效的庭審再也不是夢!
結論
復雜的案件非但不是必然不能適用庭審記錄改革,而且適用庭審記錄改革的功效可能更顯著哦。
05
庭審記錄改革大概只適合各方訴訟參與人普通話都特別標準、發(fā)言都特別有邏輯的案子吧?
回答:才不是呢!
當然,各方訴訟參與人各個普通話標準、發(fā)言邏輯清晰自然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如果有個別訴訟參與人普通話不太標準,或者發(fā)言表述邏輯性不是很清晰,導致音字轉換的準確度略低,或者文字較為混亂的,也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法官進行及時的詢問、提示和復述,引導訴訟參與人作出明確無歧義的意思表示,即可。是不是很簡單?嘿嘿嘿。
結論
除非所有的訴訟參與人統(tǒng)統(tǒng)發(fā)音不清、表述混亂,致使無法適用庭審記錄改革。否則,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由法官通過庭審技巧進行解決。
06
庭后生成元數據表好像挺久的吧?會不會我辛辛苦苦開一個庭,最后數據表生成不了?
回答:不會啊。
庭審結束后,法官點擊閉庭,庭審智能輔助系統(tǒng)會自動檢測庭審錄音錄像的完整性,而后生成《庭審錄音錄像文件元數據記錄表》。元數據記錄表將記載錄音錄像的起止時間和視頻、音頻及音字轉換文本的文件大小、有無中斷、哈希指紋(系區(qū)塊鏈存證時生成的唯一的驗證碼)等信息。
智能輔助系統(tǒng)其實也是一直在完善和升級的,剛剛開始的時候,元數據記錄表的生成過程是沒有任何進度條顯示的,有些心急的法官會誤以為系統(tǒng)沒有回應、是不是“死”了,就多次點擊從而造成系統(tǒng)堵塞。前陣子,系統(tǒng)升級后,元數據記錄表生成的過程中有了百分比的進度提示的,一般來說,元數據記錄表的生成時間為1分鐘左右。如果庭審時間較長,錄音錄像體量大的話,生成時間會稍長一些,但一般來說不會超過2分鐘。
結論
元數據記錄表的生成時間在1分鐘左右,請通過進度條提示了解進度,耐心等待,勿重復點擊。
07
庭審記錄改革的案子,判決書怎么寫?
回答:還是一樣寫唄!
總有法官擔心,啊呀,沒有傳統(tǒng)筆錄了,我判決書怎么寫呀?傳統(tǒng)筆錄的確沒有了,但是我們有更為全面的庭審錄音錄像,還有準確率尚可的音字轉換筆錄呀。以下是我的幾個小心得,有助于更為高效地撰寫法律文書。
第一,做好充分的庭前準備工作,全面了解案情,指導當事人做好證據的準備、事實的調查等工作。
第二,庭審過程中,實時對摘要筆錄、電子證據中的關鍵要素進行標記。必要時,可以自行手寫筆記。
第三,庭審結束后,盡早撰寫裁判文書,保持記憶的新鮮度。
結論
無論哪種庭審方式,保持良好的辦案習慣總歸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