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
真正有遠見的富人,絕對會思考來年的發(fā)展。唯有短視的窮人,才會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來做人,對未來沒有一點準備。
一個人真正的格局,并非是他賺到了多少錢,也并非是他擁有了多少身家,而是他有沒有做好最壞的打算。
人活一世,我們不可能事事順心,也不可能永遠好運。如此,我們就需要對“未來”做好規(guī)劃,甚至對最壞的情況進行“防備”。
如何才能“避免”最壞的情況發(fā)生呢?一般來說,風險無法躲避,只能盡量緩解。更重要的是,提前準備,方能以不變而應萬變。
就拿60歲以后的老年人來說,如果他們的孩子不孝順他們,那他們該怎么辦呢?
每當談到這樣的問題時,相信很多人會說,這世上怎么會有如此不孝的孩子呢?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這種過分積極的觀念,會害死很多人。這世上并沒有后悔藥,一旦我們做錯了事兒,就需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所以說,謹慎行事,才是王道。
60歲后,如果兒女不孝順你,那你不妨這么做。
02
如果兒女不孝順你,那你要“守好”自己的家產(chǎn)。
應對危機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擁有充足的物質(zhì)。應對不孝最好的想法, 那就是守護好手中的資產(chǎn)。你的資產(chǎn),是感化不孝子的關(guān)鍵。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會不孝,為什么孩子的心意無法堅持到底呢?
一句話,缺少一定的金錢,這就是孩子不孝的根源。人的心,會隨著物質(zhì)的變化而改變。唯利是圖這四個字,不論放到哪里都適用。
有些人覺得,如果用金錢來衡量親情,這未免有些過分“俗氣”了。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道當中,沒有人希望活得俗氣。但是,你不會這么做,可別人會這么做。如此,我們只能成為“俗氣”的守財奴。
有句話說得很好,每個人都在吐槽金錢的罪惡,可每個人都在接納著大量的金錢。本質(zhì)上,錢就是大多數(shù)人的追求。
這,很現(xiàn)實。
03
如果兒女不孝順你,那你不妨跟老伴處好關(guān)系。
兒女和老伴,到底誰比較親呢?
從血緣關(guān)系來說,絕對是兒女比較親。但是,從實際生活的情況來說,絕對是跟老伴的關(guān)系比較親近。老伴,那是陪伴我們到老的有情人。
只要老伴還未離開,那我們的生活絕對是舒適且溫暖的。相反,只要老伴一離開,哪怕我們睡在大床上,也不見得能感受到舒服和溫暖。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而老伴才跟我們有著共同的利益追求。如此,跟老伴處好關(guān)系,這是明智之人的選擇。
有些人一退休,就跟老伴回到老家養(yǎng)老,過著平淡的二人世界。日子雖然簡簡單單,但雙方卻能互相扶持,幸福到老。
有些人一退休,就陪老伴到處旅行,越相處越有幸福感。這,才是有價值的晚年人生。
04
如果兒女不孝順你,那你不妨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
有一件事,如果能夠避免,那就盡量不要做,這件事便是“對簿公堂”。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新聞。一位65歲的老父親把兒女告上了法院,說他們不夠孝順,不僅不給贍養(yǎng)費,甚至還經(jīng)常玩失蹤。
對于這位老人的行為,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覺得,老人這樣做,不過是讓“家丑外揚”罷了。老人的做法不對。如果可以選擇,最好在家解決這些問題。
而有些人覺得,老人這樣做,就是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不卑不亢,不讓不孝兒女欺負,值得點贊。
其實,這兩者的觀點都各有各的道理。只不過,有個道理我們要明白,做人,還是不要活得過分卑微,該站出來的時候,還是要站出來,否則會窩囊一輩子。僅此而已。
05
如果兒女不孝順你,那你要調(diào)整心態(tài),維持身體的健康。
有句話說得很現(xiàn)實:“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strong>
兒女之所以會不孝,就是因為他們?nèi)淌懿涣伺P病在床的長輩。在心生厭惡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不孝”也算是符合現(xiàn)實了。
要想拉近與兒女之間的關(guān)系,那我們還是要讓身心健康,盡量不給他們添麻煩。如此,雙方才能保持該有的親緣關(guān)系。
人到晚年,身心健康與否,前后的差距真的特別大。
談到這里,相信我們會明白,兒女不孝的源頭,要么是金錢,要么是父母生病。只要我們盡量把這兩點做好,相信家庭的關(guān)系不會變得太差。
兒女和父母的關(guān)系,雖然說“血濃于水”,可一旦受到現(xiàn)實的沖擊,仍舊不堪一擊。所以說,做人現(xiàn)實一點,該和藹的時候和藹,該狠心的時候狠心。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