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愛的詛咒,這些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 偏不”這些書里都提過用逆反來宣示個性 ,解釋了他們逆反的原因: (這一陣子我讀過的書)
第一,有些人為了追求自我的滿足感,往往喜歡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這類人希望他們能夠被承認價值和地位,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因此總喜歡用奇特來表現(xiàn)自己用來吸引人的注意力。
第二,好奇心過于強烈。如果某些事物被打上禁止的標記,則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越是被禁止的食物越容易引起逆反的行為。
第三,某種社會經(jīng)歷。比如有人期待愛情,卻遇到絕情的人;有人循規(guī)蹈矩,卻被莫名的冤枉;有人安分守己做準備,,缺屈服于現(xiàn)實不得不……生活經(jīng)歷很容易對人的性格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經(jīng)歷磨礪的人們性情大變,對人對事的逆反心理也隨之加強。這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巨大。
(二)
再有錢的人也有仇富心理。
如果你平時關心民生新聞就會知道這個現(xiàn)象。一般來說窮人易產(chǎn)生仇富心理,但是如果這個心理沒有調(diào)整好,富人的仇富也很常見。其中,心理學家注意到這個心理現(xiàn)象:這些富人的貪得無厭會讓他們更加瘋狂地追求財富,甚至對于擁有同樣富有的人,或者更富有的人都懷著仇恨的心態(tài)。這樣的心理很容易讓富人走向極端,一方面成為仇富的對象,一方面是負責任的到極端,其實他們?yōu)榱顺蔀閺娬咭哺冻隽撕芏嘈羷凇?/p>
(三)“可愛的詛咒”摘錄
可愛的男人哈密神越來越覺得氣憤,因為他的妻子總是把未洗的碗放在床柜上。一連好幾次,他都默默地忍受著、勤勤懇懇地將鍋刷干凈,他必須用洗碗機使勁刷才行。僅有一股莫名的怨恨和憤怒在洶涌,他根本沒有想過除了壓力之外的其他的選擇。于是這股憤怒只會在某些時刻出乎意料地發(fā)泄:當妻子建議他們可以一起去看電視時,他會有一種不適當?shù)目谖菂柭曊f,我不知道你為什么會喜歡這種節(jié)目,那簡直是毫無拉一地垃圾。妻子震驚不已。在上班的路上他會咆哮木納的司機……有趣的是,我發(fā)現(xiàn)這是可愛的人常用的用一種莫名其妙的方法安全到達……
(四)創(chuàng)意書
顛倒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與被動接受的思維是背道而馳的。它不是按常規(guī)去接受和認識事物,而是積極地尋找其他替代徹底替代的方式。成功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我們所看到新的東西就是那種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這不是說創(chuàng)造頭腦總是在尋找正確答案或正確的方式,只是尋找不同的解決方式而已。馬塞爾說我時常強迫自己自相矛盾,以免總是趨同于我自己的品位。做事時從與本來與其相反的方向入手將會成為新視角帶來一條捷徑。
英國工程師發(fā)明了現(xiàn)代的真空吸塵器,在早期的設計版本里,灰塵是被吹到空中的,這符合人們在除塵時候的習慣。人們習慣地拍下毯子上的灰塵,再用刷子收拾除塵不死。有了這個想法,用機器洗回補,并把過濾器放在機器里面。起初它的發(fā)明被無數(shù)人嘲笑,但是慢慢地得到了接納和贊賞。
德國畫家喬治巴塞利茲因為畫作中上下顛倒的人和物而成名。倒置的頭像,逼著欣賞畫作的人去重新審視自己是如何解讀作品的。顛覆畫作失去了他通常意義上的價值,而我們開始用非常規(guī)的方式去解決它顛倒。你的視角會打開你的內(nèi)心,會讓你會用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當你正在進行一個項目的時候,把一切事實都顛倒:把里面當成面,把小弄成大,把大弄成小,美丑對換,讓黑白顛倒……
無論你干什么,要確定不確定的事情。 你身邊的一切都在持續(xù)著變化著,沒有什么是固定的,更沒有什么是永恒的。成功的創(chuàng)意人士,不違背這個道理,而是順其而為一切都在不斷的演化。學科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價值觀念也被加速變化,并變得越來越模糊古代藝術,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快速變化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女士圖在困惑中尋找意義,或在混亂中找秩序,大大主義選擇接受困惑和混亂,并視它為一種釋放和解脫。
他們享受這樣的混亂和迷惑達達主義運動是從一戰(zhàn)后的西方文明演化過來的,當時的金融與道德同樣混亂。大家注意是藝術家群體對于藝術等的反抗,這是一場反意識的運動,他的作品反映的正是包涵了這種演變和混亂。他們始終忠于周圍荒謬和不確定的一切,因此他們的作品缺乏中心或焦點。
大大主義藝術家把撕碎的畫扔在地上,他被地上碎化隨機組成的圖案所震撼,把這些碎片按他們落地的姿態(tài)固定起來,進而由此獲得靈感,用破碎的照片化作創(chuàng)作混沌的享受。這種不確定性、不試圖嘗試虛無的行為只需不要試圖強加虛無的秩序于那些沒有真正迷惑的人,實際從未真正的真正理解他們身邊發(fā)生的莫名的心理疾病。
(五)陳昌文解讀論語
孔子進入太廟,每件事情都要問這個是干什么的,那個是干什么的,應該做什么。都問得很具體。童子軍說,每件事情都得問,這本來就是你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
但生活中到處都是滿不在乎、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什么無底線的話都敢講、什么無線的事兒都敢做。有一次,一個客戶在logo上買了東西給了差評,然后店主通過電話和女客戶吵了起來。后來這個車主居然坐車找到了這個女客戶,還動手打這個她。當然,最后這個店主也成了居士。他后來每當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后悔莫及。
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多替別人想一想。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第一,毋意。就是不要主觀臆斷,對于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不關心,一向認為事情就是自己想象中的這樣。這樣的想象對自己有利或者開心,就等于客觀事實。
第二,毋必。即必須要怎么怎么樣,不怎么怎么樣就不行。比如今天中午必須吃某某,就是客觀條件不存在也必須這樣,否則就要鬧得雞犬不寧;比如某人買了房子就不允許,否則就要打砸售樓處……這種人肯定沒認賭服輸?shù)木?,也不懂地球不是按照他的意志轉(zhuǎn)的,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比如說我喜歡一個美女,我不斷地追,人卻不愿意。我又送花又送車,工作也做不好,茶飯不思,后來人家還是不懂,我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這時該放手就放手。
第三,毋固。有的人犯了錯誤之后,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就是固執(zhí)己見、死要面子不認錯。既然錯了自己也知道,但為什么就是不愿認呢?
第四,毋我。幾事多為別人考慮一點了,不要過分自私、只想著自己。
?